close

在早期尚未有手電筒或探照燈的年代,就屬「電土燈」為最方便攜帶的照明設備;據木屐寮林鐵道班退休的歐里桑描述,當初他們在執勤每日朝巡工作時均以步行的方式,不像現在有台車可以乘坐,所以一大早天未亮就要趕緊出門巡視,往往出門時天色都還昏暗未明,能依賴的就是「電土燈」;而好客的歐里桑也大方的拿出他唯一僅剩的電土燈座與我們分享,並以使用過的老手經驗為我們解釋電土燈的使用方法…。


以下簡單介紹電土燈構告及原理:
「電土燈」又稱電石燈,也是乙炔燈;電土燈座通常是以鉛片或銅皮鑄造而成,分為上下二層,上層裝水,下層放置電石;電石的成份為碳化鈣(CaC2)。
「電土燈」之所以會產生光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電石加水後的化學反應,運用活門控制水量,讓上層的水滴到下層的電石;電石敷蓋一層布,使水能慢慢平均沾於電石上,水與電石發生化學反應,礦石遇水產生可燃的氣體進而產生乙炔,並於氣口出處點火引燃便可發光。

此次歐里桑所提供的電土燈座為銅所鑄造;完整的電土燈座於光源處應加有圓型反光罩,但歐里桑的燈座因己存放多年,所以圓型反光罩己不知置於何處囉;問答中我們也好奇的詢問電土燈可照明的時間約有多長,歐里桑想了想以看似不簡單的眼神回答說:「喔…一.二點鐘馬沒問題」,如此自豪的口氣中我們也感受到了當時電土燈在那年代確時貢獻了極大的照明功能呢!

參考資料:http://www.yabit.org.tw/Images/teach/20040607150218.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f600604 的頭像
    pf600604

    pf600604的部落格

    pf6006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