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學名:Citrus reticulata)或稱橘子,是芸香科柑桔屬的一種水果。「橘」(ㄐㄩˊ)和「桔」(ㄐㄧㄝˊ)都是現代漢語規範字。由於在廣東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桔」又曾做過「橘」的二簡字,故大陸已經將「桔」作為了「橘」的通俗寫法。台語稱橘為柑仔。西南官話區的各方言中呼為「柑子」或「柑兒」。
「柑橘」與「橘柑」不同:「柑橘」可以指柑橘屬所有水果,包括柚、柑、橘、橙等;而「橘柑」在有些方言中和橘子同義。
柑和橘都屬於芸香科柑橘屬的寬皮柑橘類,果實外皮肥厚,內藏瓤瓣,由汁泡和種子構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部》中記載:「橘實小,其瓣味微醋(即酸),其皮薄而紅,味辛而苦;柑大於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黃,葉辛而甘。」一般說來,柑的果形正圓,黃赤色,皮緊紋細不易剝,多汁甘香;橘的果形扁圓,紅或黃色,皮薄而光滑易剝,味微甘酸。柑和橘雖有區別,但在日常語言中常混用,如廣柑也說廣橘,蜜橘也說蜜柑。
橘和枳也不相同。《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記載了「橘化為枳」的寓言,晏嬰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比喻由於環境的影響,人的習性也會由好變壞。然而,雖然橘和枳都屬於芸香科,但橘屬於柑橘屬,枳則屬於枳屬,兩者並非一類,橘即使生於淮北,也不會變成枳。
橘子中的維生素A還能夠增強人體在黑暗環境中的視力和治療夜盲症。橘子不宜食用過量,吃太多會患有胡蘿蔔素血症,皮膚呈深黃色,如同黃疸一般。明代張岱季叔張燁芳對橘子情有獨鍾,據載其「性好啖橘,橘熟,堆砌床案間,無非橘者,自刊不給,輒命數僮環立剝之」,吃到手腳都呈現黃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