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交力坪車站是本次探查的終點,交力坪車站旁還有二家年代已久的「柑仔店」,我們找上了其中一家進行訪談,此時饑餓的伙伴先前往買零食和乾糧,和老闆混熟後抓準時機開始切入主題,熱情的阿伯也滔滔不絕邊做生意邊和我們抬槓。


柑仔店阿伯姓朱名允,剛開始聴到這個名字時,還以為他是外省人,阿伯也說很多人有這樣猜過,後來阿伯也很可愛的說:「我是實在ㄟ台灣人喔」。

在新竹出生的朱伯伯,大約5-6歲間隨父親來到嘉義;阿伯的父親是在新竹同鄉介紹下第一次上阿里山,起初工作是在山上打零工,後來因為經濟收入不穩定便進入了阿里山鐵路道班工作,當時阿里山道班工作必須四處輪調,也因為這樣阿伯便和父親四處遷移,曾經住過阿里山、神木、二萬平、第一分道…等,幾乎阿里山沿線有的道班都待過,住過最長一段時間的地方為阿里山,一住就是6年;阿伯的父親在台灣光復後沒多久便退休,阿伯講到當時父親的收入時馬上伸出雙手食指比出11的手勢,用稍微激動的口語說:「當年我老爸在道班一個月才賺11元,退休才領7000元」,可見當年為了掙點錢還真是不容易…。

生意忙完朱伯伯坐在他擺著算盤及秤仔的結帳桌內和我們聊起了當年,阿伯說小時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還是幸運的接受過日本教育,一路讀到六年級畢業;阿伯說當年他們上課要走三個多小時的路才能到學校,所以一早天未亮就要出發,手上都是拿著竹子點火照路用;15歲時因大東亞戰爭,全村二十幾位年輕人被徵召開路,直到17-18歲台灣光復前後因看上交力坪車站的繁榮便開始定居交力坪做起生意,據阿伯描述當年交力坪車站非常繁華熱鬧,光當地林務局宿舍員工人數就有多達三百人,運木材、道班工人、當地居民都必須依靠交力坪車站往來交通;交力坪火車站旁商家林立,除了現存的二家商店外還有撞球間、小吃店、旅社、理髮聽..等,山上居民食衣住行都依賴火車站旁的商家,阿伯為了更貼切形容當年的榮景,也提起那時他們白米補貨都是用一大間倉庫囤積還常常供不應求,商店內販售物品各式各樣,生食有豬肉蔬菜,乾貨有鹽、味精醬油、糖果等民生必須品樣樣不少,幾乎是個小菜市場及雜貨店的合體,另外還說到隔壁賣肉粽及涼水的鄰居,以二樣物品做買賣就可賺到下山買房子,眼前的景象實在很難讓人想到會是同一個地方!

阿伯整齊擺設的店面如今已經營了六十一年,部份設備都還保留著古早味,檜木訂製的櫥櫃,保存糖果的糖罐,都可以算的上是歷史文物囉,阿伯說當初第一個店面是以100元買下,前任屋主也是做商店生意,但因為忙不過來而轉手賣出,接著阿伯生意做大也把隔壁店面買下拓寬成二間,最特別的是阿伯家竟然有地下室;我也問起當初生意那麼好阿伯有沒有僱人幫忙,阿伯搖搖頭回答:「因為店內生意太雜,客人多,請人不放心,金錢管理也不方便,所以從以前到現在生意都是自己做」,阿伯接著又說以前補貨都是要自己處理,訂貨前幾天要先寫信下山,送給訂貨的商家備貨,接著再向林務局申請車節,在依火車上下山時間運貨,不像現在有電話或宅急便送貨到府那麼方便,但也因時代的演進,車站的盛況出現了重大轉變,阿伯說大約四十年前政府開闢了公路,便利性增加,來往時間縮短,居民都改以公路公車上下山,而須耗費長時間等待的火車便漸漸沒落,所以就在四十多年前交力坪車站二旁商家生意慘淡一一關門,最後就僅剩目前阿伯家及另一邊鄰居還堅持著繼續經營下去;閒聊空檔有二位先生前來買煙,阿伯也跟我說那都是道班的年輕人,他們能做的差不多都是這樣的小生意,交通方便後道班工人都下班就直接開車回市區陪家人或消遙去,已經沒有年輕人會願意住在山上了,阿伯自己也打趣的說:「老啊,雖然孩子要接我下山,但都市住不習慣,時常住沒二日就自己搭車回交力坪,在山上自由,平常沒事做做生意運動運動,預防老人痴呆」,雖然阿伯如此輕鬆的說,但感覺得出阿伯其實對山上一切還留著深厚情感,這是無法輕易割捨的…..。

訪談尾聲,阿伯對幾年來台灣大環境的轉變有點感嘆說道,年輕時因為看好交力坪的生意,當年新竹也尚未興建石門水庫供水,老家幾塊耕田皆為旱地,種不出什麼農作物,便把所有土地以低價出售,如今交力坪車站沒落了,新竹卻因有石門水庫的水源和工業園區的發展地價不斷上漲,如果當時料得到早就不變賣土地,留著增值;但人如果能早料得到結果,就不會做那麼多自己後悔的事情囉!不是嗎?!,目前阿伯也只期望交力坪車站能有進一步規劃,像瑞里一樣發展主要觀光項目,再次吸引人潮,這應該是在實際不過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f600604 的頭像
    pf600604

    pf600604的部落格

    pf6006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