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阿里山車站了。 經過71.2公里 的里程碑,遠遠的就可以看到阿里山車站的月台,左手邊有另一條岔開的鐵道,那是往沼平車站的方向,也就是真正阿里山本線的終點,距離這裡只有1.3公里 。 事實上阿里山車站應該被稱為「第四分道」,因為這裡是阿里山鐵道的之字型路線的最後一個折返點。 但時間已經不允許我們繼續前進,更何況在這裡想要大剌剌轉進沼平,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車站工作人員已經朝我們走了過來,站在月台尾端朝我們招手的時候。
我們被「請」出月台。
在登上月台的階梯旁,有塊標示神木和沼平里程數的木牌,只是不管怎麼看,都覺得這木牌上箭頭標示的車站方向和實際方向是相反的。 原有的阿里山車站在921地震當中嚴重損毀,也讓這座建造於1981年的中國宮殿式建築走入歷史,新落成的這座木造車站據說耗費一億兩千萬的天價打造,所使用的木料建材全由加拿大漂洋過海而來,撇開驚人的造價不談,新車站的造型比起舊式宮殿式建築更貼近阿里山的風格味道。 阿里山終於有了新車站。
商店街附近的公車站,也在去年(2007年)陸續進駐了兩家具有指標意義的商店,一個是7-11,另一個就是Starbucks,原本兩家都可以號稱是「全國海拔最高」,但是7-11硬是被上坡剛開張的鄰居-萊爾富給拼了過去,就只是一個上波一個下坡的差別,7-11海拔2170公尺 ,萊爾富卻有2200公尺 ,逼的7-11啞巴吃黃蓮,只能改為「全國海拔最高的7-11」。 兩家便利商店的較勁還可以從咖啡一探究竟,7-11賣City Café,萊爾富也推出Mr.Brown應戰。 這是在商店街發現的有趣現象。 這段鐵路的踏查,終於推進到阿里山…,但是距離真正的終點站-沼平,卻還有那未竟的1.3公里 ,我相信等我們下次再來,已經是森林鐵路進入民營化階段了,我們在無意之間,為阿里山森林鐵路留下民營之前最後兩年的身影。 走在商店街的廊道上,住民們用文字表達了對這個被稱為「三合一」的BOT開發案充滿的質疑和憤怒,接下來,森林鐵路和阿里山都會面臨最大的震盪和變化。 下午1點18分下山的火車,已經停告在月台邊,這一列火車,恐怕也將是我們的踏查紀錄當中最後一班還能看見林務局工作人員的列車。
今天的列車長是個相當親切的人,爽朗的聲音以及令人愉悅的服務態度,是我們在這兩年踏查當中所遇見最令人激賞的列車長之一,我們去年(2007年)9月16日 曾在十字路車站曾經見過他,因為他那字正腔圓的國語讓我們印象深刻,當天也我們同時認識了另一位年輕的列車長-李正松。 只是,在那之後只有偶然在交會的列車看見過他的身影。 森林鐵路民營之後,原本的鐵路課員工若不是分配到林務局其他單位,就是選擇退休…,這些退休的林鐵員工,有大部分都為這條鐵道奉獻了大半輩子,長時間累積下來的寶貴經驗和應變能力,全都是保護這條國寶鐵道最最重要的支柱。 那位年輕的車長,應該再也見不到他了。 火車依序通過神木、第二分道再到第一分道…,每次火車進站,列車長就忙著跳上跳下扳動轉轍器為火車變換軌道,我想起李正松曾說起小火車列車長都會隨車準備鋸子和準備撬開落石的鐵條,在台鐵可見不到這麼克難的列車長。 火車每每通過轉轍器,都可以看見列車長蹲在鐵軌旁全神貫注看著每一節車廂車輪通過…。
我們始終不知道這位親和力十足的列車長名字。 因為在規律擺盪的小火車車廂裡,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都進入了夢鄉,一覺醒來,列車已經快到竹崎…,列車通過牛稠溪上方的橋樑。 舊的鐵橋就在一旁和列車平行交會而過,原來新造的鐵橋已經落成。 甫完成踏察的偉平,二個小時後又必須趕回台南收假回到部隊…,真是難為了他;入伍這半年來,對於總是犧牲難得假期投入鐵道踏查,從沒有抱怨和猶豫,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將來可能不會再有機會做的事。 自從完成嘉義到奮起湖路段的階段性踏查以後,我們的成員也陸續面臨了服役、退伍以及畢業和就業的人生課題,也許是環境以及生活壓力的改變,對於接下來這後半段的投入的熱度,似乎也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逐漸遞減,雖然不至於消失,卻也足以消磨掉大部分的鬥志。 我們和寂寞,和壓力,和現實,和冷漠,和價值觀不斷對抗;許多在這段旅程留下的傷痕,都是在這段旅程裡被友善的人,感動的事,動人的景緻和情義相挺的伙伴所撫平。 該記得的,銘心牢記;該忘懷的,學習捨棄。 年輕的我們擁有最多的是時間,但是最欠缺的,卻是「等待的耐性」。 比起一次耗上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是更長時間的環島,我們只能夠拿出每個月僅有的假期,僅能勉強湊足的人數分段分次慢慢完成這長度僅71.3公里 的森林鐵道踏查,有些路段我們甚至重複走過好幾次,零零總總加起來也步行了幾百公里…,看起來似乎有點嚇人,但我們確實辦到了。 雖然沒有辦法一氣呵成,但是慢慢走,慢慢做…,竟也累積了這麼一些讓人驚訝的成果;但也必須慶幸沒有一次走到底,否則我們怎麼會有時間去沉澱,去感受這旅程當中的一切? 你願不願意花上兩年甚至更長的的時間去完成一件曾經被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 而這件事,能不能成為你這一生物超所值的驕傲? 如果我們不曾去思索這樣的問題,那麼是不是至少該探索:生命當中,比活著更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答案似乎不會立即顯現,而是在歷經歲月的沉澱之後。 然而在不斷實現的過程當中,你總能不斷吸收能量,讓自己在不斷被複製的人生裡,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