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問了關於鐵道坍塌的事情,良總伯說事情發生到現在,民營公司和林務局仍然還沒能協商出一個具體結果出來,詳細原因他並不清楚,只知道原本是由民營的宏都公司和林務局各負擔20%及80%的工程費用,但不知道什麼緣故,宏都公司拒絕了這樣的方案。
為了防止發生更大規模的走山,事故現場已經蓋上了帆布。
盧阿婆說:「從日本時代到現在九十幾年,這裡的鐵路從來沒發生過這麼大的崩塌。」
然後嘆口氣:「這是天公在報應。」
報應什麼?盧阿婆笑而不答。
走山的原因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因為連日的山區豪雨(9月14日 ,樟腦寮所在的竹崎鄉曾在18小時內降下850毫米 雨量)使得土壤積水過高,造成路基坍塌;另一種說法則是鐵道所在的下方溪谷河流長年沖刷岩壁,使的愈來愈陡峭的岩壁終於發生這樣大規模的走山。
這場意外,讓已經計畫11月份完成全線搶修通車的森林鐵路被迫繼續停駛,但如果不是因為正值火車停駛期間,以平日上山列車大約在下午兩點半左右通過樟腦寮的時間來估算,其實和10月13日當天下午發生走山的時間相差無幾。
良總伯說崩塌的路段就在距離車站 兩百公尺 左右,也就是在2號隧道前。
我們沿著鐵道旁的棧道往前走,發現前方已經被拉上封鎖線,由於是在轉彎處,根本無法看見距離事故地點還有多遠。
往一旁階梯上去,想要看看是不是有能夠繞行的小徑,遇上一位正在種山芹菜的阿伯,他說:「直接走過去就好,不過到第二道封鎖線就不要過去了,很危險。」
走回棧道,跨過第一道封鎖線。
轉過彎,遠遠就能看見被蓋上一大片藍白相間帆布的山壁,再走近一點,就可以看見那段懸在半空,長約六、 七十公尺 的鐵軌。
因為山壁上覆蓋了帆布,沒能看見實際的坍塌面積以及狀況,緊鄰在鐵道旁的登山棧道,也塌掉大半,只剩下一小部分還頑強地崁在山壁上。
完成下山側的角度拍攝之後,我們循著站道旁的小徑往上,找尋可以繞到對面隧道旁棧道的路徑,途中經過幾個賣菜的阿婆,很熱心地告訴我們「往福興宮」的路往哪裡走。
那裏當然不是我們的目的地,只因那裡幾乎是遊客必定造訪的地方。
從這裡往福興宮的小徑和鐵道平行,沿路走下去應該能夠接上2號隧道前的登山棧道,約莫十分鐘後,我們找到接上鐵道的路徑。
從2號隧道這端看去,鐵軌就像吊橋一樣危顫地高懸在眼前,空蕩蕩的鐵軌下方就是深達百米的牛稠溪谷,隨路基塌陷到溪谷的檳榔樹叢,有些直挺挺豎立,有些被半掩在山壁邊坡的土石堆裡,和另一端的鐵道側線相互對照,就可以看出崩塌的路基面積有多驚人。
除了現場拉起的封鎖線和覆蓋大片邊坡、路基的帆布,看不出有關於「已經開始進行修復」的痕跡…。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認為要再度看見火車從這裡走過的畫面,將會有段漫長時日的等待。
原路走回,經過買菜阿婆們的攤位前。
有位賣柳丁的阿婆說的和盧阿婆一模一樣:「從日本時代到現在九十幾年,這裡的鐵路從來沒發生過這麼大的崩塌。」
「崩山ㄟ那天下午兩點,阮就聽見轟轟轟的聲音,才一下子整個路就沒去了!」賣柳丁阿婆就住在走山位置的附近,當天親眼目睹了走山的過程。
事發前,林鐵巡路時就已經發現路基出現裂縫,於是豎立警告慢行的告示和禁止遊客通行的警戒線,13日當天下午裂縫擴大為35公分 ,沒多久走山就發生…,那天下午阿婆及時阻止兩個想要走棧道的遊客,同時也讓那兩個從鬼門關前走過的遊客目睹生死一瞬間的過程。
意想不到的天災慘況,竟然就在這風和日麗的下午真實上演,看似與平日無異的山林美景,在霎那間就完全走樣。
坐在江泉伯的攤位前,望著空無一人的樟腦寮車站,我們都若有所思…,短時間裡歷經多次天災而千瘡百孔的森林鐵路,在民營公司的經營之下是否真能被當成「國寶」般的呵護?一條在國營時代已經虧損纍纍的鐵道路線,在以民營公司接手之後,就馬上面臨龐大的重建資金的投入。
雖說殘酷,卻也考驗著當初宏都公司信誓旦旦的「本心」。
宏都公司的處理態度,將印證著當初反對BOT的阿里山住民、林鐵員工以及眾多民眾的顧慮是否會成真,也將赤裸裸呈現民營公司那句「永續經營」究竟是基於商業利益考量之下美麗的包裝,或者是出於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良知。
我以為,這一連串的災難,是上天給予的試鍊和考驗。
對宏都而言,是危機,也是扭轉社會大眾存疑態度的轉機;就看宏都的著眼點在於何處。
我們也不希望,歷經兩年多的辛苦紀錄,紀錄的竟是這條鐵道最後完整的時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