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aa6c1d2ffbb52533a18ffaad86c7c

2015,環島的第四年,第22段路程,我們終於走完迢迢千里路,踏進學校大門。

雖說早在上一次環島就要結束前,就已經誇下再走一次的豪語,卻也不知不覺就蹉跎了一年八個多月。

出發這天的成員,有老有少也有小,活脫就是個親子團的規模,最小的是秀玲帶來才小三、小五的祐鋐、沁玶兩兄妹,而那個小五那年第一次跟著從鶯歌走到台北,之後斷斷續續跟著走了幾回,上午出發活蹦亂跳,下午得要媽媽拉著走的俊融,現在已經高一,這回自己一個人從台北搭車來到台南後壁參加這一次的首發行程。

在這之前,走完一天已經是俊融最大的極限,雙腳的疼痛最大的敵人,不知道這一回,他是不是已經想好該如何和這個揮之不去的敵人好好相處。

休整的一年八個月裡,有的當了兵又退了伍,有的大學畢業投入職場,有的情人終成眷屬,有的就是那日復一日的朝九晚五。

和俊融同年的苡瑄,是這學期社團剛加入的新成員。

校長風塵僕僕趕來親自為我們送行,他說也想安排一次能和我們同行,一起感受徒步旅行的滋味,上一任期的四年恰好等到我們走完一輪,這個任期還剩下的三年,不知道能不能再一次親自站在這裡看著我們歸來。

 

IMG_2201.jpg

IMG_2203.jpg

IMG_2204.jpg

IMG_2212.jpg

IMG_2228.jpg

IMG_2238.jpg

IMG_2242.jpg

IMG_2264.jpg

出發前幾天和老石討論過這一次的路線規劃,決定沿著嘉南大圳北幹線,跨過八掌溪往北,沿途穿過許多村莊社區,比起台一線的繁忙車流和單調景致,多繞一些路是值得的。

我們在後壁車站前轉進172甲市道,這裡是後壁里,沒多久就在雜貨店門口停了下來。

原因是早上各自還在團部準備的時候,老梁拿出媽媽為他準備的袖套,顏色是淺淺的蒂芬妮藍,他愈看愈覺得不對勁,覺得這有損男子漢的形象,出發前騎著摩托車跑特地到車站小七想要找找其他顏色的袖套,可惜沒有如願,於是寧可冒著被毒辣楊乖曬傷的風險,也不願意戴上媽媽那蒂芬妮藍的愛心。

經過雜貨店前苡瑄想起這件事,提議不如在這裡找找,說不定會有意外發現。

想想也是有可能,鄉下地方的雜貨店總要滿足各種千奇百怪的需求,總能發展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經營模式。

「這甘嘸可能?」老梁半信半疑走進雜貨店,才一會功夫,就滿臉春風得意走了出來,手裡拿著一雙黑色袖套晃來晃去,開心地說:「我現在有袖套了哦,而且是‧黑‧色‧的!!」然後立馬戴上,果然走起路來,都變得男子漢起來了。

IMG_2498.jpg

 

IMG_2272.jpg

IMG_2270.jpg

IMG_2271.jpg

IMG_2273.jpg

過菁寮大排(或說後壁大排)就是侯伯里,這個侯伯里的侯伯,和夏商朝代的五爵:公、侯、伯、子、男一點關係也沒有。

後壁鄉誌提到,我們腳下的這條大排,早年是兩個村落(後壁村、侯伯村)之間的溪流,由於居民得要乘坐竹筏才能渡溪,當時就有位鬍鬚伯在這裡築寮渡筏討生活,侯伯這個名字據說就是從「鬍鬚伯仔的寮仔」的閩南語簡化、轉化而來。

大排的北端,設置一座水泥半圓形的五營,過往所見大多是以令旗、竹符或是五營頭()為象徵,供奉紙紮的五營倒還真是第一次見到。

IMG_2500.jpg

其實說外觀是半圓倒也不算正確,正面看上去這座五營比較像是一座山,因為上頭就有三座隆起的山形,這表示為了要增強法力,貼上符紙的壁面刻畫斗大「南營」二字,下方洞裡除了紙紮的將軍、馬、馬伕、竹符以外,還貼心附上一把涼傘。

罕見的三支竹符,從左到右分別寫著:

後壁寮三恩府、池府千歲、黑虎將軍、南營。

後壁寮三恩府、岳府元帥、保生大帝、黃二大使。

後壁寮、泰安宮天上聖母、旌忠廟岳府元帥、南營。

這座南營很可能是外五營(五營分內、外五營,曾受帝王敕封的關聖帝君、媽祖、保生大帝或王爺等正神,會在內五營之外增設外五營,類似古代外戍軍隊與維護皇城安全的禁衛軍概念)

傳說中的南營的將軍手持月斧,令旗是象徵南方的紅色,統領88萬兵馬。

前方不遠處,就是竹符上的「三恩府」,是侯伯村的庄廟之一,主神黃二大使公、保生大帝和岳府元帥,合稱三恩公。侯伯村分東西兩個庄頭,東庄有三恩府,西庄有三公府,兩廟奉祀的主神都相同,原來是因為民國62年時為了建廟鬧意見,相隔四年後東西兩邊的庄頭乾脆各自建廟,每年的慶典也都各辦各的。

20153月的自由時報刊登了一則新聞,大意是說當時的侯伯里里長調解了兩廟長達三十多年互不往來的局面,這一年侯伯里的三恩府、三公府一起繞境,成為當時的一段佳話。

過三恩府沒多久,沁玶就先讓開車來的爸爸接回家去休息,留下祐鋐跟著我們繼續行程。

穿過兩旁成排樟樹,南90鄉道在這裡和大圳交會。

烏山頭水庫的水源,循著導水路經過分歧點兩座水門,就各自往南北奔流而去,往南越過官田、曾文溪到茄拔附近,往北跨過急水、八掌、朴子和北港溪。

碧綠的圳水像流洩而去的布匹,緩緩流動,讓人不自覺放緩了腳步,放慢了呼吸,堤岸上的野草克制地留下人車通行的路徑,偶爾騎著單車、摩托車的居民緩緩迎面而來,不疾不徐的閑散,彷彿配合著流水的緩慢節奏。

IMG_2274.jpg

IMG_2275.jpg

IMG_2279.jpg

IMG_2281.jpg

IMG_2287.jpg

稻田是步道另一旁大部時候的景致,有時是零星的竹林,或是點綴幾隻白鵝的埤塘,有時,不免見到草叢裡被棄置的磚瓦殘屑,或是不該出現在這裡的垃圾殘骸。

上茄苳嘉田社區有個暱稱「婆婆媽媽俱樂部」的洗衣亭,既是婆婆媽媽們洗衣服,自然也是交換、分享街頭巷尾情報、交流情感的好所在,大圳的水引流到水路灌溉鄰近稻田,同時提供給村落裡的居民清洗衣物的乾淨水源,在洗衣機還沒出現的時代裡,婦女們聚集在溪流邊洗衣的景象隨處可見,時到今日,這個習慣依然式微,卻不曾消失。

這座洗衣亭有能夠遮蔽陽光的屋頂,水路上也鋪設了洗衣石板,目測水深大概比膝蓋還要高一些,除了洗衣之外,泡腳消暑應該也是重要的功能之一。

我們到的時候還不到中午,但洗衣亭裡除了留下一點水漬,卻是一個人也沒有,想來是婆婆媽媽的聚會老早就結束,回到家各自張羅一家大小去了。

IMG_2293.jpg

IMG_2296.jpg

IMG_2298.jpg

IMG_2303.jpg

引水的閘口立下一支突兀的水利會告示牌,禁止人們在這裡洗衣、戲水,禁止戲水可以理解,洗衣亭禁止洗衣又是怎麼回事?

後來知道的原因還真是讓人不意外,原來是三年前一名婦女跌落大圳溺死,家屬控告水利會衍伸的後續效應,嘉南大圳沿線的東山吉貝耍,還曾因為水利會打算拆除洗衣亭而引發抗爭。

但如果以水利會的角度來看,又何嘗不知道這種作法是可笑的因噎廢食?

居民想要保存文化,水利會想要保護自己。

就像投信公司的廣告,講的天花亂墜的最後總要附上一段速度驚人的權責說明,拉拉雜雜一長串,重點不過就是那兩句:「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詳閱公開明書。」

在公開說明書裡,這些文字卻又是小的不能再小。

意思你我都心知肚明,該說的我都說了,出了事自己買單。

對水利會來說,顯然不只想做到「該說的都做了」,還想一更進一步把「該做的都做了」。

我們的公部門始終只能忙著見招拆招,疲於應付於這些層出不窮的千奇百怪,見神殺神,遇佛殺佛的直覺反應,當然只能求得一時的風平浪靜,那怕明知埋下了一顆更大的炸彈,或是寅吃卯糧透支了未來的資源。

說來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國家型塑了人民,人民又塑造了國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f6006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